第27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启动,设立新组别“X组”

作者:澎湃新闻记者 罗昕

来源:澎湃新闻

日期:2024.6.5

链接:https://m.thepaper.cn/newsDetail_forward_27629364


1998年,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为无数文学青年带来了一道曙光。“新概念”的历史,几乎就是新世纪青春文学的历史。

走过近三十个年头的“新概念”依然在发光。

由中国福利会、上海市作家协会联合主办,萌芽杂志社承办的第二十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于今年5月启动,并与往届有了一个显著区别:以往参赛对象分为A、B、C三组,分别对应:高三及高二学生、高一学生、除中学生以外的30岁以下的青年人;今年大赛则将所有高中生放进A组,C组不变,并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专门设立X组——该组别专门面向在校大学生,包括各高校专本硕博在读学生。

本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参赛对象分为A、C、X三组

 

“在近五年发现、孵化文学新人的工作中,我们确实感受到了来自高校创作群体的热情,包括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。相反中学生因为学业、高考的压力,创作群体有所收拢。”萌芽杂志社副社长吕正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如今高校创作群体蓬勃崛起,“遍地开花”,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也已成为很多文学刊物的“新鲜血液”。

值得关注的是,此次X组的设立,也获得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(由北京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同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9所大学联合成立)的支持。

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副院长、中文系教授黄平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,新概念作文大赛为高校学子专门设立组别,这是对在校同学,尤其是以写作为志业的创意写作同学的莫大激励。“具体到中国大学创意写作联盟,我会和相关同仁一起,在联盟指导下做好宣传、组织与评审工作。我们很期待一批来自大学的优秀创作者涌现出来。”

往届新概念大赛的现场照片(本文图片 丁晓文 摄)

 

“我们只有字数限制,写什么都可以”

此次大赛X组的设立,让所有30岁及以上的学生写作者有了参加大赛的机会。

可以看到,X组的字数要求有别于其他两组:A、C组字数要求5000字(含标点、空格)以下,X组字数要求8000至10000字(含标点、空格)。

同时满足不同组别条件的参赛者可自行选择组别。比如,一名21岁的财经专业大三学生,既可选择C组,也可选择X组。

“如果有些年轻的创作者觉得,8000到10000字,不是自己所长,可以选择C组。”吕正说,未来,大赛还会对组别进行优化,目的是让参赛者有进阶的选择,也放开手脚创作,“我们在社交网络平台依然不时被问到,新概念作文大赛写什么都可以吗?是的。我们只有字数限制,写什么都可以。”

吕正还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,当下的新人叙述节奏把控得很好,但给人的感觉是——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还是比较乏味或者简单。新人们也都很“聪明”,模仿能力非常强,会有意识地模仿别人。

“首先,我们必须得承认,现在的新人要比过去强,但他们独特性不够,一些理解、经验经过‘赛博世界’的洗涤,变得趋同了。现在的新人拥有很多赛道,但又容易栖身在‘同温层’中。我们鼓励新人多尝试,多修改,不要轻易放弃,不要媚俗。”

往届资料图

 

写作者不问出身,关键在于打动读者

今年年初,“中文创意写作”正式成为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。创意写作,已成为当下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。

澎湃新闻记者也注意到,此次大赛X组设置中并没有在学生专业上(比如,是否来自创意写作专业)再做细分。

“写作者不问出身。”黄平说,作为创意写作的教师,他从来不认为创意写作专业的同学,就一定比非创意写作专业的同学写得好。事实上,创意写作专业内部差异也很严重,并不是外界想象的标准化、模式化,彼此差不多,而是有的同学写得非常好,有的同学坦率讲还不具备写作能力。

“我不想为创意写作同学设置任何制度上的保护,我个人也很不认同圈子化的自嗨。好的作家是竞争出来的,不是保护出来的。作家最终是以自己的作品,而不是以自己的身份说话。”黄平如是说。

在吕正的观察里,如果把文学创作用武术的方式来理解,有创写背景的写作者还是呈现了“招式”。“他们的‘语言’很少有破绽。他们不会怯场,开场就能抓住读者。虽然我本人不喜欢堆砌‘隐喻’,但很多有创写背景的写作者的作品自觉或不自觉的有很多‘隐喻’。”

吕正认为,一部新人作品脱颖而出的关键可能在于它在某一点上做到了很好,打动了读者。有些编辑会很警惕“金句”,因为很多“金句”其实是陈词滥调。好的语言,或者说好的“叙述”会帮助作品脱颖而出。

“我个人会喜欢密度较高的叙述,同时这种叙述又不是惯性思维的产物。我的同事,小说编辑唐一斌举过一个例子,在参赛作品里,有一个大类是写校园生活。很多人写到下课这件事的时候,总会写:叮铃铃,下课了。为什么一定要写‘叮铃铃’呢?大家有没有想过,文章里真的需要这一声铃响吗?铃声和之后会发生的事情有什么关系呢?”

往届资料图

 

文学的公平在于,一切最终靠作品说话

也有一种声音认为,如今高校创写专业的写作者“抢占”了多数文学资源,野生写作者难以“冒尖”。

对此,黄平从一个比喻讲起。“我是球迷,喜欢的球队,是意大利的老牌劲旅AC米兰。AC米兰有一个辉煌的传统,马尔蒂尼家族,祖孙三代都在AC米兰效力。爷爷老马尔蒂尼效力时期是1954-1966年,爸爸马尔蒂尼是1984-2009年,孙子小马尔蒂尼是2019-2022年。假设你出生在马尔蒂尼家族,和其他人相比,确实更容易被AC米兰这样的强队看中。但是今年不过23岁的小马尔蒂尼,怎么离开AC米兰了呢?因为自己在球队中的位置,最终要靠自己的实力说话,很遗憾他没有爷爷和父亲的天赋,没有证明自己是一流球星。”

同样的逻辑,黄平认为创意写作的同学,尤其是名校名导的同学,有更为明显的优势,进入到名刊的视野中。这种情况在各个行业都存在:更好的平台,意味着更多的机遇。

“但是文学的公平在于,一切最终靠作品说话。就像我刚刚举的足球的例子,小马尔蒂尼确实更容易获得比赛的机会,但是踢不好的话,也没有未来。”

在黄平看来,关键的问题在于,野生写作者的稿件,怎么和创意写作专业的同学一样,被刊物编辑们看到?据他了解,许多文学编辑都是认真对待自由来稿的,不存在网上流传的全靠约稿的情况。此外像豆瓣、爱奇艺、起点中文网等等平台,也以不同类型的方式组织文学活动,发掘青年作家。

“如果有的朋友对以上两类渠道还不信任的话,那么我最后为今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X组打广告:只要你是在校大学生,欢迎参赛!文学界和足球界一样,尽管不可能绝对公平,但好球星总会闪耀,好作品永不湮没。”

责任编辑:梁佳
校对:丁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