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,“吟唱一小段无关的、自由的乐曲”

前段时间,张悦然的长篇小说《天鹅旅馆》出版,我们借此机会与她展开了一次对话,从小说的内部世界延伸向外,探索着、行走着、蹦跳着,恰如她笔下“吟唱的一段无关、自由的乐曲”。

自我们初识作为小说作者的张悦然,到现在为止已经将近二十五年了。时间当然会让许多事物发生变化。在这期间,她出版了几部长篇小说,在大学里开设了一门小说课程,同时也成为了一位母亲。在本次访谈中,我们就要聊聊关于小说内外的一些话题,看看她对小说的看法和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。我们也挑选了访谈中提到的一些关键词,看看张悦然和其他作家们是怎么让这些东西在小说中起作用的——当然只是管中窥豹,不过也算是一些关于小说奥秘的小小碎片。

头条

吟唱一小段无关的、自由的乐曲  张悦然 ×《萌芽》
在新作《天鹅旅馆》中,张悦然书写了儿童对成人世界的观察与试探、女性之间的互动和理解。对她而言,小说中受困的心灵与游离于主线之外的内容尤为重要,“离题是一种迷人的体验”。而在创作与教学的过程中,她也不断探索着写作风格的边界与可能。此外,她还分享了自己对伊恩·麦克尤恩、艾丽丝·门罗等作家的理解和分析,她说,好的小说细节,既是一种创造,也是一种发现,作家必须穿过表面,看见他人看不到的东西。
访谈之外,我们又挑选了孩童视角、动物、双生花、离题这四个角度,来看看不同的小说中是如何处理一些相同元素、并使之焕发活力的。

孩童视角
以孩童视角切入的小说并不鲜见。他们悄悄地观察着外部的世界,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因为还没有习得明确的标准或者界限,所以懂得一部分,又不懂另一部分,身处一种晦暗的中间地带,在婴儿和成人世界之间游荡。

动物
在很多小说中,动物的介入往往比人类角色更直接。天鹅、孔雀、狗、蟾蜍……它们是生物学意义上天然的失语者,它们如镜像般折射出人物的一切行动,也往往更自然地扭转叙事的方向。

双生花
爱、嫉妒与其他的情感,像是隐形的丝线,彼此交织、缠绕。从《那不勒斯四部曲》《猫眼》《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》等作品中,我们能够看到,如双面刺绣般紧紧缝合的女性,相互依存又彼此较劲,互为镜像,互相书写彼此的生命。

离题
张悦然说到:“离题是很迷人的体验。”我们似乎经常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撞见“离题”的、与故事主体无关的内容,它们可以是一段哲思、一段无关的插曲,或者是一场意料之外的悬停。然而,它们也将我们引向未知的空间,回过头来我们发现,那些窗外的世界同样不可或缺。

小说

《洄游之年》 裴冰晨
一座木屋的结局会是什么,王楠从没料想过这种事情。她想起湖面上的某个日落,波光潋滟,一层一层橘色随着水纹散开,Alex 站在她身旁,随她一起眺望,湖的远处有人泛舟,木船拖着一条悠长的水迹。“我们把它做成一艘船。”她对 Alex 说。

《给二叔的十字架》曹驭博
回到台北后,兰迪开始与爷爷、二叔共同生活。过去那些不安的记忆似乎已经离他远去,可母亲却依然常常出现在他的梦中。一次偶然,兰迪撞见二叔和一具尸体。让兰迪没有想到的是,在台北过完第一个新年之后,二叔再也没有回来……

散文

《巴沟公主》费璋灵
北京地铁十号线总是把我载往巴沟。大学时,“坐过站”是我的常态,“巴沟”站的站名也成为我青春时代的荒诞注脚。母亲的电话永远在追问我的人生规划,朋友的包容,则为我的“脱线时刻”留足了后路。现在,我来不及向母亲和朋友道歉了,因为我得学会走向真正的成人世界,不过,或许也不用。

《芳龄永继》廖欣琳
外婆葬礼的那段时间,是我能真正感受到妈妈情绪的时候。大多数情况下,妈妈是家族中可靠的一分子,习惯用坚韧包裹住自己。这份坚韧,在我的家族史中延续,宿命般地轮回。当我重新回到闽西故乡,开始重复着书写同样的图景,写老房子与稻谷,复刻过去的时间,我才渐渐意识到,我也像外婆、妈妈一样,坚定、安静地等待着一些时刻的到来。

惊奇

#公开课#
《青铜辩证法:真伪的千年博弈》田大豕
造假者以技艺伪造沧桑,修复师以技艺修复伤痕。其间的较量和迭代,好比生物进化中的“红皇后效应”——双方必须同时不断奔跑,才能停留在原地。但同源只是表象,在价值上它们存在根本的对立,伪造本质上是“让历史说谎”的商业行为,修复则是“让历史自己开口”的考古延伸。

#惊奇乱讲#
爱的反复练习(二) 惊奇组
“依萍的雨”系列梗图和马景涛的“咆哮体”被反复提及、使用,某种程度上印证着琼瑶宇宙的现代意义。琼瑶穷尽一生相信爱情、歌颂爱情、传布爱情,在不同时代激起大小不一的水花。而如今,“爱情降级”成为主流现象,我们所谈论的爱情,似乎逐渐变得暗淡,直到索然无味。

专栏

#大写字楼#
《汤加的房间》沈大成
梦里,密闭的白房间布满机关,同事像被金光笼罩的神像,梦醒后的合租屋中,飘散着室友淋浴后迟迟不退散的蒸汽,和邻居女孩半夜摔打榴莲的声响。当汤加开始研究楼市“洼地”,找寻新的落脚点时,现实与梦境的边界开始模糊——他似乎又走进了那个白房间,被未知的液体包围——而真正的出口,或许就藏在某个白文鸟公司未拆封的鸟舍模型里。

自述

《哭哭房子》陈莉文
在台北,海砂屋的拆除告示是一个嘴角下垂的房子。第一次发现它后,我新建了一个相簿,名为“收集哭哭房子”,专门收集那些可爱又可怕的痕迹,即使它们似乎并未改变什么。然而我知道,它们总有一天会轰然崩落,我能做的,也许只有通过写作,在那些被判死刑的建筑中寻找创伤的共鸣。

简答

负二 / 许珂 / 李慧琳 / 李雨荃 / 王雨珂 / 库里里

编辑部推荐

电影 / 音乐 / 图书

信息台

“新闻晨报・周到” 杯第二十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、二等奖获奖名单